書名: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
作者:安藤忠雄
原文作者:Ando Tadao
譯者:褚炫初、王筱玲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內容介紹: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
安藤忠雄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自認沒天分的拳擊手,
想走建築之路,卻被質問「是不是一級建築師?」後,發憤考上執照,
以及與各個困難重重的建築案奮鬥的歷程……
透過這本最新文集《安藤忠雄 我的人生履歷書》,
坦然闡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家工作的真實面貌,
娓娓述說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和家庭故事,
也殷殷期盼年輕人永遠保持不服輸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
新書內容搶先看:
建築行腳/深受丹下作品感動
下定決心以自學走上建築之路的我,以讀書做為開端。同時,透過函授課程學習繪圖基礎、平面設計等。正如寫作者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建築家也必須以身體去體驗空間。
我從高中時期開始對建築世界產生興趣,便走訪了京都與奈良各地的建築物。出社會以後,逐漸有意識地抱持著目的,更加頻繁地前往。無論是京都的傳統建築,或是書院與茶室等,都隨著時代與風格展現不同的面貌。此外,以法隆寺、東大寺等飛鳥時代建築為主的奈良,則開創出與京都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因為想理解日本建築的精髓而頻頻走訪。
二十二歲那年(1963年),如果有讀大學,正好就是要畢業的那年,於是我計畫了自己一個人的畢業旅行。從大阪渡船到四國,再繞到九州、廣島,然後從岐阜往東北,是我嘗試性的建築巡禮。
其中最受到衝擊的體驗,是在走訪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那個夜晚。晚上十一點,周圍極其寧靜,在幾乎一片漆黑當中,我走過挑高廣場,看見核爆圓頂那令人不舒服的樣子,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慘無人道。建築雜誌上令人過目難忘的和平紀念資料館,那種風格的典雅樣貌在這裡完全感覺不到。我感受到的是臨場空間的力量、建築所擁有的力量等各種錯綜複雜的情緒。觀賞日本近代建築巨擘丹下健三的作品,本來就是這趟旅行的目的之一,我得到超乎預期的感動。
另一方面,分布在各地的傳統建築,尤其是白川鄉、飛驒高山這些世居民宅的空間,深深吸引著我。特別是在皎潔的月光下,佇立在民宅中彷彿要被黑暗吞噬的大黑柱,讓我體會到現代建築無法蘊含的感動。人們的生活與空間相互結合,並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所創造的風景,真的很美麗。
像這樣可說是日本原生風景的村落風光,現在正在消逝。果然和我感覺到的一樣,經過將近五十年的時光,使用許多工業產品,表面不易弄髒的現代建築,破壞了田園的景色。
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所得到的感動,是在書本與傳聞中絕對學不到的。
現在,我的事務所規畫了「暑期研習營」,讓有興趣的學生體驗學習。利用長假到事務所打工之餘,選定一個主題,利用週末到京都、奈良等地去研究古建築。停留一個月的期間可以有八次探訪,每次花一整天時間徹底研究。如此一來,有時寺院等地會為了回應學生那份熱情,把平常見識不到的珍藏品特別展示出來,這對以為求學就是在大學聽課與讀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熱誠是能夠影響他人的。
「暑期研習營」的最後,要把研究內容整理成報告,篇幅與題材完全由學生自行決定。憑自己的能力,彙整好一個月來的研究內容。起初看來靠不住的學生,頓時變得很可靠。
去年夏天,有位學生選擇了東大寺的南大門。應該是特別熱衷與投入吧,報告裡竟然附上縝密到令人吃驚、非常細緻的手繪圖。
南大門是東大寺的中興始祖俊乘坊重源建造的,這個被稱為大佛樣的建築,形式上的美感在日本建築史中,實在是簡潔有力,又充滿動感。我初次目睹時,便被它壯大的規模與充滿魄力的空間所折服,那份感動至今仍銘刻在心中,成為我自身想像力的泉源之一。這讓我再度體認到,對於從事創作的人很重要的是,能與多少感動相遇?而且盡量在年輕善感的階段去經歷與累積。
2011年夏天,兩名東京工業大學學生申請參加「暑期研習營」,而且打算騎自行車由東海道一路到大阪。我即刻便答應這兩位勇敢的學生到我事務所來。儘管在途中遭逢一些意外,這兩名被烈日晒得黝黑的年輕人最終平安抵達。現今仍勇於嘗試與冒險的年輕人,我很感動也很欣賞。他們倆工作很勤快,週末則到京都研究古寺,然後在秋天回到東京。我對他們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自己從旅行的經驗中學習到很多。無論如何,都一邊尋找著所謂的自我觀點,一邊思考並持續追尋。只是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建築物的表層,而是建造者的人性與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蓋出那棟建築物的時代,都必須進行了解。切實地走訪建築,邊看邊走邊思考,這個經驗將成為個人寶貴的資產。
棄打、瘋建築 安藤忠雄:社會是我的拳擊場
2012/11/23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描述安藤的傳奇人生。 圖/聯經提供
亞洲大學藝術館即將落成,這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台完工的首件作品。聯經趁熱推出安藤自傳散文集「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描述安藤從拳擊手到國際大師的傳奇人生。
安藤高二當職業拳擊手。他在書中回憶,打拳擊只是單純覺得「靠打架就能賺錢,沒有比這更好的差事」。「打」了一年半,安藤發現自己缺乏天分退出,拳擊精神卻貫徹他的一生:「激勵自己要戰鬥到極限,最後只能仰賴自己的力量。社會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拳擊場。」
中學時家中改建,安藤看到木匠專注工作的樣子,就此迷上建築。家貧無力負擔大學學費,安藤決定自學建築。
安藤拜託大學主修建築的朋友購買專業用書,規定自己在一年之內讀完建築系學生花四年讀完的書。他白天打工,晚上透過函授課程學習繪圖基礎、室內設計;建築大師科比意的作品集,安藤翻書翻到每張圖都能背下來。
廿二歲時,安藤規畫「一個人的畢業旅行」,獨自完成日本建築巡禮。至今他總鼓勵學生多旅行,「邊看邊走邊思考」。「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建築物的表層,而是建造者的人性與人生,以及蓋出那棟建築物的時代」。
三一一震災後,日本政府對核災曖昧不清的發言,讓安藤感嘆日本人失去「耿直的國民性」,認為這跟教育體制難脫關係。這一代受父母過度保護,在缺乏「緊張感、判斷力和自立心」的環境中長大,意志薄弱,無法成為創造自我價值的獨立個體。
「我希望被馴養的孩子恢復他們的野性!」安藤形容沒受過大學教育的自己充滿野性。他指出,比起技術革命和經濟,培育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才更是當務之急,「才可讓惡化的人類與國家重生」。
全文網址: 棄打、瘋建築 安藤忠雄:社會是我的拳擊場 - 作者訪談 - 漫遊書海 - udn閱讀藝文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425923#ixzz2DezkHyq7
Power By udn.com
作者:安藤忠雄
原文作者:Ando Tadao
譯者:褚炫初、王筱玲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內容介紹: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
安藤忠雄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自認沒天分的拳擊手,
想走建築之路,卻被質問「是不是一級建築師?」後,發憤考上執照,
以及與各個困難重重的建築案奮鬥的歷程……
透過這本最新文集《安藤忠雄 我的人生履歷書》,
坦然闡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家工作的真實面貌,
娓娓述說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和家庭故事,
也殷殷期盼年輕人永遠保持不服輸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
新書內容搶先看:
建築行腳/深受丹下作品感動
下定決心以自學走上建築之路的我,以讀書做為開端。同時,透過函授課程學習繪圖基礎、平面設計等。正如寫作者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建築家也必須以身體去體驗空間。
我從高中時期開始對建築世界產生興趣,便走訪了京都與奈良各地的建築物。出社會以後,逐漸有意識地抱持著目的,更加頻繁地前往。無論是京都的傳統建築,或是書院與茶室等,都隨著時代與風格展現不同的面貌。此外,以法隆寺、東大寺等飛鳥時代建築為主的奈良,則開創出與京都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因為想理解日本建築的精髓而頻頻走訪。
二十二歲那年(1963年),如果有讀大學,正好就是要畢業的那年,於是我計畫了自己一個人的畢業旅行。從大阪渡船到四國,再繞到九州、廣島,然後從岐阜往東北,是我嘗試性的建築巡禮。
其中最受到衝擊的體驗,是在走訪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那個夜晚。晚上十一點,周圍極其寧靜,在幾乎一片漆黑當中,我走過挑高廣場,看見核爆圓頂那令人不舒服的樣子,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慘無人道。建築雜誌上令人過目難忘的和平紀念資料館,那種風格的典雅樣貌在這裡完全感覺不到。我感受到的是臨場空間的力量、建築所擁有的力量等各種錯綜複雜的情緒。觀賞日本近代建築巨擘丹下健三的作品,本來就是這趟旅行的目的之一,我得到超乎預期的感動。
另一方面,分布在各地的傳統建築,尤其是白川鄉、飛驒高山這些世居民宅的空間,深深吸引著我。特別是在皎潔的月光下,佇立在民宅中彷彿要被黑暗吞噬的大黑柱,讓我體會到現代建築無法蘊含的感動。人們的生活與空間相互結合,並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所創造的風景,真的很美麗。
像這樣可說是日本原生風景的村落風光,現在正在消逝。果然和我感覺到的一樣,經過將近五十年的時光,使用許多工業產品,表面不易弄髒的現代建築,破壞了田園的景色。
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所得到的感動,是在書本與傳聞中絕對學不到的。
現在,我的事務所規畫了「暑期研習營」,讓有興趣的學生體驗學習。利用長假到事務所打工之餘,選定一個主題,利用週末到京都、奈良等地去研究古建築。停留一個月的期間可以有八次探訪,每次花一整天時間徹底研究。如此一來,有時寺院等地會為了回應學生那份熱情,把平常見識不到的珍藏品特別展示出來,這對以為求學就是在大學聽課與讀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熱誠是能夠影響他人的。
「暑期研習營」的最後,要把研究內容整理成報告,篇幅與題材完全由學生自行決定。憑自己的能力,彙整好一個月來的研究內容。起初看來靠不住的學生,頓時變得很可靠。
去年夏天,有位學生選擇了東大寺的南大門。應該是特別熱衷與投入吧,報告裡竟然附上縝密到令人吃驚、非常細緻的手繪圖。
南大門是東大寺的中興始祖俊乘坊重源建造的,這個被稱為大佛樣的建築,形式上的美感在日本建築史中,實在是簡潔有力,又充滿動感。我初次目睹時,便被它壯大的規模與充滿魄力的空間所折服,那份感動至今仍銘刻在心中,成為我自身想像力的泉源之一。這讓我再度體認到,對於從事創作的人很重要的是,能與多少感動相遇?而且盡量在年輕善感的階段去經歷與累積。
2011年夏天,兩名東京工業大學學生申請參加「暑期研習營」,而且打算騎自行車由東海道一路到大阪。我即刻便答應這兩位勇敢的學生到我事務所來。儘管在途中遭逢一些意外,這兩名被烈日晒得黝黑的年輕人最終平安抵達。現今仍勇於嘗試與冒險的年輕人,我很感動也很欣賞。他們倆工作很勤快,週末則到京都研究古寺,然後在秋天回到東京。我對他們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自己從旅行的經驗中學習到很多。無論如何,都一邊尋找著所謂的自我觀點,一邊思考並持續追尋。只是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建築物的表層,而是建造者的人性與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蓋出那棟建築物的時代,都必須進行了解。切實地走訪建築,邊看邊走邊思考,這個經驗將成為個人寶貴的資產。
棄打、瘋建築 安藤忠雄:社會是我的拳擊場
2012/11/23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描述安藤的傳奇人生。 圖/聯經提供
亞洲大學藝術館即將落成,這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台完工的首件作品。聯經趁熱推出安藤自傳散文集「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描述安藤從拳擊手到國際大師的傳奇人生。
安藤高二當職業拳擊手。他在書中回憶,打拳擊只是單純覺得「靠打架就能賺錢,沒有比這更好的差事」。「打」了一年半,安藤發現自己缺乏天分退出,拳擊精神卻貫徹他的一生:「激勵自己要戰鬥到極限,最後只能仰賴自己的力量。社會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拳擊場。」
中學時家中改建,安藤看到木匠專注工作的樣子,就此迷上建築。家貧無力負擔大學學費,安藤決定自學建築。
安藤拜託大學主修建築的朋友購買專業用書,規定自己在一年之內讀完建築系學生花四年讀完的書。他白天打工,晚上透過函授課程學習繪圖基礎、室內設計;建築大師科比意的作品集,安藤翻書翻到每張圖都能背下來。
廿二歲時,安藤規畫「一個人的畢業旅行」,獨自完成日本建築巡禮。至今他總鼓勵學生多旅行,「邊看邊走邊思考」。「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建築物的表層,而是建造者的人性與人生,以及蓋出那棟建築物的時代」。
三一一震災後,日本政府對核災曖昧不清的發言,讓安藤感嘆日本人失去「耿直的國民性」,認為這跟教育體制難脫關係。這一代受父母過度保護,在缺乏「緊張感、判斷力和自立心」的環境中長大,意志薄弱,無法成為創造自我價值的獨立個體。
「我希望被馴養的孩子恢復他們的野性!」安藤形容沒受過大學教育的自己充滿野性。他指出,比起技術革命和經濟,培育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才更是當務之急,「才可讓惡化的人類與國家重生」。
全文網址: 棄打、瘋建築 安藤忠雄:社會是我的拳擊場 - 作者訪談 - 漫遊書海 - udn閱讀藝文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425923#ixzz2DezkHyq7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