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多人看的書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被罵的幸福:再優秀的人也應該在被罵中成長

一間年參訪人數超過兩百萬的名剎
一段罵人高手與被罵達人相遇的溫馨故事

川澄住持掌理日本名剎,每年都有200萬人造訪,本書是他寫給一般人的生活哲理。

「讚美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孩子的一種風潮,但如果一直想著要讚美孩子,會不會忘了去看他犯的錯呢?不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職場上,現在也有越來越多 「不罵部下的上司」和「不習慣被上司罵的部下」。人原本出生就如一張白紙,如果沒有被別人指正,曉諭,很多事是學不會的。

對於人的成長來說,「被罵」是一 件多麼珍貴,不可缺乏的事呢。作者川澄住持以自己的經驗,說出正因自己有「從小被罵到大的人生」,所以才能得到現在的果實。而他也從豐富的「被罵體驗」, 體會出有所得的罵法,體悟被罵的真髓。

無人責備是一生的不幸
被罵才能了解別人的痛
責備讓人深思、看清自己
再優秀的人也應該在被罵中成長
克服責備的體驗,令人產生自信
不要剝奪孩子「被罵的幸福」



川澄祐勝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崎玉縣。真言宗智山派別格本山的高幡山金剛寺(高幡不動尊)第三十三世貫主。法政大學畢業,五六年入山後,經歷總務部長、執事長,八九 年起擔任現職。

致力於一山之興隆與文化財產的保護,曾負責據稱「日本第一」的丈六不動三尊(重文)的修復,丈六不動三尊的製作、寶輪閣、後殿的建立等。維 設三萬坪寺院的自然生態,以做為「讓參拜者一年四季都能欣賞的寺院、洗濯生命的寺院」為宗旨。

每年參拜者超過兩百萬人,梅雨時節的繡球花、秋季的紅葉尤其 出名。八二年曾榮登新東京百景的第一名。

作者也以俳人聞名,句集有《煤掃》《風鐸》《御廟道》《俳人協會川澄祐勝集》等。


書摘:

日本名僧 - 川澄祐勝在「被罵的幸福」一書中強調,順著自己說話的朋友,並不是真朋友;而且對小孩的違規不出言責罵的父母,是不夠格的父母。

人哇哇墜地時是純潔無暇的,因而即使是細瑣小事,都必須經人指導才能學會。而且,人不可能一生毫不犯錯,此為人之常情。有時會犯錯,有時有過失,所以我們才需要別人指正、教誨。

得到大人嚴正的斥責,並且認真領受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心靈交流。若是認為用空泛的讚美就能建立美好的親子或帥徒關係,是大錯大誤。

只有嚴厲的責備才能心靈相通,正因為做錯的時候受到責罵,得到讚美時,才能感受到打動心靈的喜悅。

我經常被秋山大師責罵,可以說是這輩子過的是被罵的人生。但是,多虧了他的嚴詞責罵,才能造就今天的我。責罵就是教誨。

事實上,有很多事沒有師父嚴格的鞭策,自己就忽略了。

而且,正因為一直處在被責罵的狀況,偶爾得到讚美,或是感到責備之必要時,心裡便會湧出無限的喜悅。


忠言逆耳,才是有助益的朋友

我聽說最近的孩子們喜愛炫耀手機通訊錄的朋友眾多,想必是來自於「有這麼多朋友」代表自己善於交際的想法吧。

但是,在這麼多朋友當中,有幾個人會指正自己,或是說出與己不同的意見呢?順著自己說話的朋友,並不是真朋友;有錯指正的人,才是真正可以信賴的朋友。

我問過十幾歲的少年們,他們的「好友」有幾人。大多數人都說十個左右。所謂的「好友」,至多只有兩、三個人可以來往一輩子,所以這個數字不太尋常。恐怕是根本沒有瞭解好友的真諦,只是單純把一起玩樂的朋友稱為好友吧。說不定還誤以為那些會說逆耳之言的人不是好友,最好馬上與他們疏遠。

彼此商量、妥協並不會進步。認真地在意見上交鋒,進而切磋琢磨,彼此提攜,才能嘗到友誼的醍醐味。

在讚美中成長的人不習慣被責罵,所以,受到被罵這個事實本身的衝擊,別說是感謝,甚至會因此惱恨對方。

如此一來,被罵就成了沒有意義的事。從這個層面來看,沒有被罵豈不成了人一生中的不幸呢?


被罵才瞭解別人的痛

「慈祥而嚴厲!」每當有當家長為新生兒前來寺裡祈福或慶祝七五三(譯注:按日本習俗,男孩逢三、五歲,女孩逢三歲和七歲要進神社拜拜,祈求他平安長大。)時,我總會送他們這句話。從小開始該罵的時候就要罵,才是真正的父母。

光是慈祥,是不夠格當父母的。父母的義務還必須教導孩子確實瞭解社會的規則,辨別可做與不可做的事才行。

盡管法律上沒有禁止,但世上還是有很多不可為之事。這些人們心照不宣的事項,我們叫它「不成文的規則」。

被媒體稱為「堀啦A夢」而名噪一時的堀江貴文,和大言不慚說「賺錢有什麼不對?」的村上世彰(譯注:堀江貴文以經營「活力門」網站起家,後因違反證券交易法被起訴,村上世彰則因股市內線交易而遭到逮捕),兩人的出發點似乎都是「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事,就可以做」。

但他們卻超越了「不可再往前」的線。雖然堂堂東京大學畢業,但從小到大卻沒有機會學習社會的規則,可以說是十分不幸的人。

很多家長說,他們無法辨別何時該罵,何時不該罵。我認為把「責罵」的中心放在期望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別人之痛的人,應該就不會出錯了。至少,他將不會變成一個隨意傷人的人。


被責備過,才能夠同理他人

被罵始知人痛。從小在不被責備的環境中長大的人,以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旋轉。他只關心自己的傷痛,所以不會留意到別人跟自己同樣是人,也一樣有感情。

例如,與朋友吵架,有些孩子會脫口說出「去死!」兩字。那樣的孩子便是缺乏體會別人傷痛的想像力。

人並非生來就能嫻熟社會規則,被罵之後而能領悟社會機微,體會別人的傷痛。

換言之,受到責罵之後,才能成為堂堂正正的人。也因此,如何虛心領受別人責罵自己的話語,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體會到它的重要時,就能由衷地心懷感謝,並且品嘗到幸福的滋味。被罵真的是幸福的事。


職場實戰

為什麼有人能將嘲諷、拒絕,化為正面的力量,有些人卻不能?關鍵有二:心態、信念。

心態越積極進取,化逆境為順境的可能性越高,反之亦然。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便建議年輕人:「視自己為受害者,只會自取其敗,這種態度會斷送你所有的出路,甚至是職涯死亡漩渦的開端。」

在職場上,遇到毒舌評論,應如何因應?國際知名領導專家約翰?麥斯威爾提出4點建議步驟:


第一:認識你自己

要有能力區分,批評是針對你的職位,還是你本身?要有能力區別兩者,唯一的方式是瞭解自己。如果批評是衝著職位而來,別把它當一回事,如果針對你本身,而非職位,便要改變自己。


第二:改變你自己

面對批評,要判斷批評是建設性還是破壞性,如何分辨?
1. 誰批評我:智者的忠言勝過愚者的熱情贊助。
2. 怎麼批評:是武斷認定,還是提出疑問?
3. 怎麼批評:批評者是想讓自己好過,還是為了幫助你?若是建設性批評,就要承認短處,正確的回應批評。


第三:接納自己

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Carl Rogers)所說:「矛盾在於,當我完全接納自己時,我就能改變自己了。」如果你擔心別人怎麼想你,那是因為你對他們的意見比對自己更有信心。真正的信心來自接納自己,包括優點和缺點,而非依賴別人肯定。


第四:忘記你自己

有效處理批評的最後一步,是不再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有安全感的人會忘記自己。所以他們可以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這樣一來就能面對任何批評,甚至反過來服務批評的人。


購買:

被罵的幸福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用舊書回收做成的圖書館櫃台


人家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真的是如此啊!但是現代人可能長期處於網路環境之下,許多人都不太看實體的書本了,寧願盯著硬冷冷的電子書,也不願意翻開手中厚實的書本,所以也產生了不少的回收書,但這些受人冷落的書本們,其實經過巧思也會有「放的上檯面」的第二春喔!不信你看嚕~
閱讀全文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利休之死


《利休之死》的主角千利休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茶頭,擁有易於常人的對「美」的鑑賞能力,我對於利休這個人充滿好奇,有一傳聞是他跟秀吉聯手將織田信長幹掉的.

《利休之死》就是千利休的故事,利休在日本戰國時代對於「美」的評鑑,與其說是能力,不如說是權力,當在全力頂點又負責茶道的人說這是美,下面的人也不敢反對.書裡有一段文字可以說明此事,某次對日本人傾心於茶道不解的義大利神父詢問,為何茶道使用的用具會有極大的價格差異,利休回答「那由我來決定,只要是我挑選的物品,便會產生傳說。」光是這麼簡短有力的一句話,便把利休的權力與自負表露無遺。

故事是以倒敘法開始,第一篇篇名為「賜死」,身為第一茶頭的利休被秀吉 賜死,劃下利休生命終點的同時,也揭開了利休大半生的故事,從死亡開始,一步步回溯,揭開利休如何進入茶道世界的原因,帶著讀者進入一個老人的回憶之中,記憶中有諸多利休對「美」的追求與成功,放眼天下不做第二人想,只是這一切的成就,所有外界作為標準,永遠站在 美的前端的成果背後,竟然是隱藏在利休內心最深處,最遙遠卻無法忘懷的記憶之中的傷痛所成就的結果。

故事主軸是利休與豐臣秀吉糾結不斷的愛恨情仇,秀吉欣賞利休對於美的掌握度,隨心操控美的能力,卻也難忍這自負傲慢的男人,秀吉覺得擁有權力不就應該擁有一切,包含「美」都應該是可以透過權勢所控制、創造而來,這樣的想法又怎 能被高傲的利休所接受,更何況利休心底隱藏著那一輩子美感來源的秘密,於是儘管利休以他敏銳的美感替秀吉立下許多功勞,卻也因此成為利休無法征服的痛。

在許多關於兩位主角的歷史小說中,有提到利休會死的原因是秀吉要他將女兒當作人質,並且送上利休珍藏的茶具來當做效忠秀吉的證明,利休不肯只好選擇了死亡,也不宣示效忠,這點跟小說中,秀吉的走狗表示只要利休上京去跟秀吉道歉就願意原諒對方是相同的
只是這本小說中讓利休感到屈辱的成分沒有那麼高,如果秀吉強人所難,導致利休決定以死明志.或許是更好的安排也說不定

George


關於本書:

為了茶道和美,連生命也可以拋棄

釜中的水聲宛如吹過松樹的風 聲般響起,
利休閉上雙眼,黑暗中清楚地浮現一張凜然的女人臉龐。
那一天,利休讓女人喝了茶。
從此之後,利休的茶道通 往了寂寥的另一個世界。
「對於我而言,茶比性命更重要。」
十九歲前,他叫千與四郎,是(土界)一間魚舖老闆的兒子。
十九歲時,他殺了一個擁有纖白手指的女人,隨後出家,法號宗易。

千宗易以獨特的風格,在茶界大放異彩,並被豐臣秀吉收為茶頭。天皇賜 號「利休」,意思是:「銳利也要適可而止」。

千利休,他站在「美」的頂端,隨心所欲將其操縱並掌握,只要被他認可的事物,就是極品的保 證。除了在茶席上展現出前所未有、清麗寂豔的侘茶風情之外,利休也藉由茶席間的氛圍,屢次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推波助瀾,建下奇功。

原本秀 吉十分欣賞利休能夠精準掌控茶道與美的內涵,然而高傲的他卻漸漸無法忍受那些對利休一面倒的推崇,越發不滿。

為什麼只是單純的擺設茶 席、評鑑茶具,卻會讓利休觸怒豐臣秀吉,甚至遭到賜死的命運?讓秀吉垂涎不已的綠釉香盒是什麼來歷、讓利休無論如何也不願交出?利休在十九歲殺死的女人又 是誰?他又為什麼將茶室設計得越來越窄?

所有的答案隨著茶人的一生漸漸浮現,而利休之所以能將「美」展現得無懈可擊,背後竟是一段讓他 終生悔恨追憶的年少愛戀……。


本書特色

★第一四○回直木賞得獎作品!
★首度還原日本第一茶頭──千利休之死歷史真相!
★深刻描寫日本文化精髓──茶道美學的奧妙,比一般歷史小說更具可讀性!
★直木賞評委宮部美幸、淺田次郎、林真理子等絕讚好評!

作者簡介

山 本兼一 Kenichi Yamamoto

出生於京都,自小就在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成長,同志社大學畢業之後,進入 出版社工作。一直對文字創作有興趣的山本兼一,三十歲第一次投稿文學新人賞,初期多撰寫現代小說,之後發現時代小說才是他最愛的題材。他善於透過歷史上的 小人物述說當代的變遷,與小人物所侍奉的有名將軍和大名。

1999年,《彈正之鷹》獲《小說NON》創刊150號紀念短篇時代小說賞佳 作;2002年,以《戰國祕錄白鷹傳》一書正式在小說界出道。2004年,《火天之城》一作獲第11回松本清張賞,另在2005年獲得第132回直木賞提 名。2008年,《千□花嫁》一書獲得第139回直木賞提名,此時的山本兼一儼然是最受到矚目的時代小說家。

其他作品有:《雷神之 筒》、《虎徹》、《狂笑正宗—刀劍商屋光三郎》、《最後的武士—山岡鐵舟》等。《雷神之筒》敘述織田信長手下的火槍隊長,如何利用西洋武器—火槍—幫助信 長取得天下;《火天之城》以安土城工匠的視點,描述信長野望天下的雄心,此書已改編為電影,2009年10月在日本上映。

《利休之死》 甫獲得2009年第140回直木賞受賞,書中試圖解開千利休遭豐臣秀吉下令賜死的因緣,透過不同人的視點重建這位傳奇茶人的一生。

購買:利休之死

《刺蝟的優雅》



看了刺蝟的優雅電影 版,小女主角決定12歲的時候要自我了斷,因為他不想像大人一樣,活在金魚缸中。

裡面不起眼的老太婆,非常的搶戲,總是跟貓混在一起(位於廚房),沒有表情..。
安娜卡列妮娜:幸福人家彼此都很類似,可是不幸人家的苦看卻各不相同。

裡面有個白頭髮的日本人是比較有趣的腳色,只是我不懂他會對於門房有興趣?或許他是一個熱情的人吧~對於在樓梯巧遇的小妹妹也會聊個兩句,更登門拜訪。

為什麼?到底為什麼這位有錢的日本人?這就是又胖又老的門房內心的疑問了。故事的有趣之處就從這裡開始..

整體而言,「刺蝟的優雅」電影應該比起小說來的容易入口,小說雖然熱賣,畢竟有些人對於作者的表達方式並不適應,荷 妮與芭洛瑪喃喃自語的獨白若是少了用心去體會,閱讀時會碰到障礙,但電影沒有這樣的困擾,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故事,總不能帶著 觀眾一起讀哲學談藝術,這故事既優雅又充滿了人生哲理,值得一看.

ps.刺蝟的優雅電影裡面的貓都很 可愛,而且挺乖巧的。現實中的貓有這麼配合嗎?


電影介紹 :


11歲的芭洛瑪-

我的名字是芭洛瑪,我住在巴黎的高級公寓,我父母很有錢,所以我姊和我也可以算是有錢人。儘管在外人眼中,我看來幸運且富有,得天獨厚,但我其實 已經知道,自己未來不會改變的命運:就是困在金魚缸裡的一生。就像那些大人,在同一個玻璃缸裡,過完他們看似光采的一生。

中年女門房荷妮-

我是個門房,我很矮、很胖、兩支腿像象腿一般腫,而且常常一大清早,我就被自己的口臭給弄得不大開心。陪我過日子的,只有一隻胖懶貓。我絕對不 笨,我很貧窮;長久以來,我不引人注目,也盡量不引人注目,我也不對任何人有什麼重要性。我很有禮貌,但並不是友善的那種。人們不喜歡我,但會容忍我,因 為我的言行、我的一切,完美地符合了他們心目中對門房的預期。

於巴黎左岸葛內樂街的高級公寓裡,少女芭洛瑪決定在12歲生日的當天結束生命,她拿起DV拍下身邊的人,以證明大人世界的荒謬,足夠合理成為她要 離開這世界的理由。總被當成小女孩,她不曾認為誰真正或真心想瞭解她,直到認識了公寓樓下的中年女門房荷妮…

荷妮是公寓的女門房,獨來獨往的她,外表普通裝扮樸素,在上流社會的孔雀世界裡,她像隻冷漠的刺蝟。不過,芭洛瑪覺得荷妮是整棟公寓最酷的人物, 她簡直崇拜荷妮…此時,公寓來了新住客,來自日本,謎樣的小津先生,瞬間成為公寓的話題焦點…他的出現,改變了芭洛瑪與荷妮的關係,而DV鏡頭下的荷妮顯 得柔軟優雅,那樣的荷妮彷彿是一直存在著,如今被溫柔地喚醒…

原來,在陌生的城市裡,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偽裝;其實內心深處,都同樣渴望被了解…

◎法國電影官網:http://www.leherisson-lefilm.com

◎電影部落格:http://serenity.pixnet.net/blog

刺蝟的優雅小說

大人的友情 : 心理諮商與心理分析大師河合隼雄談友情

所謂的朋 友,『就是半夜十二點開車來,後車廂裡裝著 一具屍體,問你該怎麼辦時,都會二話不說地幫忙想辦 法的人。』」這是日本心理學大師河合隼雄在「大 人的友情」一書裡,引用榮格派分析家阿道爾夫.古根畢爾他祖父所說過的話。阿道爾夫並沒有說「二話不說地幫忙把屍體藏起來」這種話,而 是指「二話不說地幫忙想辦法」至於要幫他運屍體,還是其他的幫助,各位自己想像吧。

第一次認識到河合隼雄是跟譯者賴明珠一樣,在「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這本書裡看到這個名字, 當時只覺得:會跟村上春樹聊上十三個小時不停的人,應該也是大咖吧? 註一: 河合隼雄生平





每個人對於友情都有自己的定義,例如..「好朋友間就不該談錢、政治…」,我對於友情的定義 是什麼?我也一直在思索,甚至於將朋友依照屬性分了六大類,每一大類裡面又有六種小分類.人際關係是我一直以來鑽研的人生功課之一. 


河合先生在書裡特別在談一些禁忌,好比是「你能真心為朋友的成功感到高興嗎?」、「很難『奉陪』的應 酬」、「與上司之間的友情」、 「朋友間的背叛」、「友情與同性戀」、「友情和送禮」這些話題,用相當生活化的例子深入解釋這背後的 心理學原理,這是一輩子從事心理諮商與分析工作的作者累積的功夫。 


其中一則故事提到作者年輕時曾經到國外學習榮格派的心理學分析技巧,其中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要 分析別人之前,你必須先分析自己」,河 合先生因此開始學習怎麼分析自己,過程必須不斷的與身旁周遭的其他同學互動,要付費 請老師來協助自己諮商,當時的收費是相當高昂,一 個小時要25USD,而協助河合隼雄進行分析的休皮格爾曼博士因為他是從遙遠東方來 的留學生的緣故,以一個月175USD的學費優 惠當時的河合先生。因此他就一直想找機會回報,於是在聖誕節那天帶了日本的 禮物去找教授,不過休皮格爾曼卻不肯收下這份餽贈,說明「分析」本 身是一種「契約關係」,除了學費之外不會再收取任何酬庸,因為「分 析」也必須是很嚴謹的人際關係,為了兩者彼此不能太過費心、或者 客氣顧慮,因此才規定支付相當的報酬,除此之外就兩不相欠。


河合隼雄解釋日本的風俗習慣在節慶時送給尊敬或者心愛的人禮物其實是基於一種感謝的心意、更接近於宗教上的性質,表示一 種「感恩的心」,並不是因為博士特別算學費便宜才送來禮物折抵的意思,希望你一定要了解。最後休皮格爾曼突然冒出了一句話:「你 們日本人 不是不會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思這麼仔細的表達出來嗎?」「既然你都可以打破日本的習慣對我長篇大論的解釋這麼多了,看來我 也應該打破 美國人這裡的成規,接受下你這份禮物。」 


從這小故事當中可以看出來兩個國家不同風土文化下如何處理彼此間逐漸加深的友情。這本書裡另外也討論了友情之於同性戀的關係,還 有 不同國家之間的人們如何「跨出半步」建立起超越文化藩籬的情誼(最後一章的內容).這是一本不管人生哪個階段閱讀都會有所成長的 小書 (只有197頁),推薦給各位朋友,希望你的人生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更為順利(或因為了解了什麼是友情而少了許多煩惱)。

George

大人的友誼 內容簡介

 

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友情探討,一開始我們會渴望友情,那麼該如何 得到友情,同時也需要找到支持友情的東西,讓友情可以繼續往下走?而大家最常討論的男女 間友情能成立嗎?是否會有著純友情發生?

當朋友死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做?當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是需要配合對方,但是當不想配合 時我們該怎 麼做,參考歐美國家的做法與日本人的做法,建立起各種的友情關係。若在人生中遭受到朋友背叛,程度的不同,傷害度的不同。但作者認為 凡事都以友情來解決也 太過分。畢竟上下關係還是很重要,也有所謂同性戀這東西。因此,作者在書中也將這些情況也考慮進去,一面試著來思考大人的友情這件 事,了解朋友的各種不同 層次,不同關係,也可以思考友情這件事。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


1928年生於兵庫縣。臨床心理學者、心理治療師。京都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畢業。京都大學教育學博士。京都大學名譽教授。1959年 以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交流學生的身分赴美留學,後來在瑞士蘇黎士榮格研究所學習,取得日本第一位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的資格。以心理 學的角度出發,針對日 本的古典文學、教育、社會問題等廣泛的領域提出建言,長期從事論述發表活動,以《河合隼雄著作集》為代表著作繁多,是臨床心理學者、 心理治療師,也是日本 心理學大師,於2007年過世。


購買本書:大人的友情



註一:
河合隼雄生平

註二:分析心理學
簡介




1. 渴望友情
交不到朋友
臭味同不同
物以類聚

2. 支持友情的東西
聰明人沒有朋友
彼此認同
朋友間的距離
體貼心

3. 男女間友情能成立嗎?破壞友情的東西
戀愛的強度
性的兩面性
異性間的友情

4. 能為朋友的成就而高興嗎?
難免有點焦躁
朋友有難我哭泣
一心同體的危險
各自行動的友情

 5. 友人之死
悼亡友
友人的自殺
友人的「死亡體驗」

6. 很難「奉陪」
友 情和交往
應酬令人厭煩
歐美的社交
「關係」多樣性

7. □逢對手.朋友
父 母死時無法送終
惡口不相向
家族與遊戲
?逢對手的滋味

8. 背叛
守信 義
罪惡的深度
一視同仁的不可思議
沒辦法只好背叛

 9. 友情和同性戀
心 的跳動
「同性.戀」與「同.性戀」
互相吸引的力量
社會共識的改變

10. 喝茶的朋友
中 高年者的感嘆
燕麥粥式的愛
喝茶的朋友
斷念的構圖

11. 友情和禮物
一 錢五厘的爭議
贈禮的多義性
回贈和「感謝的心」
「悄悄話」的秘密

12. 超越國境的友情
踏 進半步
寄給島的信
戰友

13. 後記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人間失格》太宰治最後也最真實的私小說

日文「人間」意思就是「人」,《人間失格》就是失去作為人的資格,因該沒有比這更嚴厲的、對於人的貶低了。此書為太宰治最後一部作品,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彷彿觀照了作者的一生。

主角葉藏是個出身富裕,隱藏真實自己、不說出內心話的人,為家庭所孤立,與父親情感疏離。隨著年紀的增長,走不出孤獨的他決定走向自我毀滅。

第一次殉情,情人死了,自己卻沒死…,在生死線上繞了一圈回來,沒有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反而酗酒、繼續自殺,吸毒麻痺自己。葉藏對任何人都無法產生親切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感到非常荒謬,只有躺在妓女懷裡才能讓他感到安心,他說是一種「毫無算計的好感、不帶壓迫的好感、對於可能就從此別過兩不相欠的好感」。

但是他大部分的時間並不直接表現出對人的厭惡,反而用耍寶般的玩笑迎合別人,也因此他的行為總是與他內心的想法疏離。而他與內心真實想法落差太大的表面功夫,就是讓他痛苦的原因。

本書是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所組成。對照太宰治的生平,這本書可說是他的半自傳作品。讀者可從中看出作者自溺、疏離、溫柔的個性,還有日本櫻花美學的傳統,選擇在最美麗的時候凋謝。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說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


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1909年6月19日—1948年6月13日),本名津島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日本青森縣北津輕群金木村。幼年時期因母親體弱多病,而由保母養育。少了母親的影響,讓太宰治的生涯有不可小覷的意義。自卑疏離與虛矯冷漠的個性,造就了他筆下的大庭葉藏。

太宰治从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賞的候選作品。結婚後,寫出了《富嶽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得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長相俊秀的太宰治,女人緣卻異常的出色,太宰治一生始終脫離不了女人,過著酗酒、尋歡作樂的浪蕩生活,每次自殺都跟女人有關。

對太宰治來說,活在世上就是一連串折磨,他曾經說:“死亡是最美的藝術” 。随着肺結核的恶化,太宰治感到疲惫,時常吐血,終在1948年(昭和23年)6月13日深夜在玉川上水與愛人山崎富榮投水殉情結束生命,一星期後的生日當天,屍體才被發現。

两人的遗体用绳子绑在一起,但太宰治的遗体似乎留有激烈反抗的迹象。這件事情引起許多臆測,有傳是因為愛人而盲目殉情,也有傳是偏離常規而殉死。




內容部份摘錄,其他請見《人間失格》

前言

我曾見過那男人的三張照片。
第一張照片應該是他幼年時代,推斷約莫十歲左右的年紀,那孩子被眾多女性前後簇擁,(推測應該是他的姐妹,或是堂姐妹)身穿粗條紋和服褲,站在庭園池畔旁,腦袋左偏約三十度,難看地笑著。難看?不過,就算那些感覺遲鈍的人(亦即對美醜向來不甚關心的人)以平淡無趣的表情,說出「這男孩真可愛」這類敷衍的客套話,也不至於會讓人覺得是虛偽的恭維,從這孩子的笑臉中,倒也非完全看不出世人所謂的「可愛」。然而,受過一丁點美醜訓練的人,只要看這張照片一眼,也許會頗感不悅地說一句「這孩子長得真不討喜」,隨手將照片往外扔,就像拂去身上的毛毛蟲一般。

P6
那孩子的笑臉,愈看愈讓人感到莫名陰森。那根本就稱不上笑臉。這孩子完全沒笑。他那緊握的雙拳可證明一切。沒有人可以一面握拳一面微笑。是猴子,那是猴子的笑臉。只是臉上擠滿醜陋的皺紋罷了。就是如此古怪、醜惡、看了渾身不舒服的表情,教人很想說他是「臉皺成一團的小鬼」。我從未見過表情如此詭異的小孩。
他第二張照片的長相,有令人驚訝的重大變化。一身學生裝扮。雖不清楚是高中時代,還是大學時代的照片,但確實是位相貌俊秀的學生。同樣不可思議的是,感覺他沒半點人味。他身穿一襲學生制服,白色手帕露在胸前口袋外,雙腿交叉坐在籐椅上,臉上還是帶著微笑。這次已不是滿臉皺紋的猴子笑臉了,而是很有技巧的微笑,但與常人的微笑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差異。不知該說是欠缺生命的重量,還是少了人味,絲毫沒這樣的充實感。不像鳥,而是像鳥的羽毛,輕盈得猶如一張白紙,就是這樣的微笑。換言之,他徹底給人矯作之感。說他矯揉造作也不是,說他輕浮也不對,說他陰陽怪氣也不貼切,說帥氣,當然更是相去甚遠。仔細端詳後,會從這名俊美的學生身上,感受到某種近乎靈異故事的森然之氣。我從未見過表情如此詭異的俊美青年。

P7
第三張照片最為古怪。完全無從揣測其年紀。他頭髮已略見花白,在一間骯髒不堪的房間(照片清楚拍出房內牆壁有三處剝落)角落,雙手伸向小小的火盆烤火,這次臉上沒有笑容。面無表情。彷彿坐著雙手伸向火盆,就這麼自然地死去,當真是一張觸人霉頭、充滿不祥氣氛的照片。奇怪的不只這樣。那張照片對臉部做了放大特寫,因此我得以仔細端詳他的長相。我發現他不論是額頭、額頭上的皺紋、眉、眼、鼻、口、下巴,全都平凡無奇,這張臉非但沒有表情,甚至讓人留不住印象。沒半點特色可言。舉例來說吧,當看完照片闔上眼,我便已將那張臉忘得一乾二淨。雖然還記得房內的牆壁、小火盆,但房內主角的長相卻陡然煙消霧散,怎麼也想不起來。無法描繪出那張臉的圖畫,也無法將它畫成漫畫。睜開眼看過之後,甚至不會有「啊,原來是長這樣,我想起來了」這樣的喜悅。說得更極端些,縱使睜眼再看一次照片,同樣喚不起記憶。只會讓人感到悒悒不樂、焦躁難耐,最後甚至想別過臉去。
即便是所謂的 “死相”,應該也比它更有表情,更令人印象深刻吧,倘若將馬頭硬裝在人的身軀上,或許就是這種感覺。總之,任何人看了,總會莫名感到心底發毛,渾身不舒服。我從未見過長相如此詭異的男子。

P8
第一手札
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
對我而言,人類的生活無從捉摸。我出生於東北的鄉間,所以一直到年紀稍長之後,才初次見識火車。我在火車站的天橋爬上爬下,完全沒察覺這是為了供人跨越鐵路所建造,滿心以為這是為了能讓車站像國外的遊樂場一樣有趣又新潮,所特別打造的設施。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如此深信不疑。對我來說,在天橋裡上上下下,是頂特別的遊戲,而且它算是鐵路公司最設想周到的服務之一。日後我發現那不過是實用性的階梯,純粹供旅客跨越鐵路之用,登時大感掃興。

此外,我孩提時在繪本上見過地鐵,始終認為那不是為了實際需求所想出的設計,而是因為在地下坐車別出心裁,別有一番樂趣,遠勝於在地面上坐車。



《人間失格》還有漫畫版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怕!

幾經波折的人生,大文豪太宰治在死前完成了這部傑出的自傳小說《人間失格》。

「人為什麼一定要活著不可呢?」少年葉藏如此問。他害怕這個世界,裝出可笑的樣子欺瞞周圍的人,藏起了真實的自己。接著,葉藏長大成為不會拒絕他人的青年。這便是他邊追求愛情又邊受對他人的恐懼所惱的人生,《人間失格》。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資格。

一讀就通!攻破艱澀的文學名著只要30分鐘!漫畫名著系列讓你不頭痛

如有以下症狀請盡速服用本系列,保證藥到病除!
1.你討厭字太多的書,看沒幾頁就打瞌睡,沒事喜歡去漫畫店鬼混?
2.你總是有些書常常聽別人提到,但始終搞不清楚在講什麼?
3.老師開了一長串書單,但你根本沒時間看?
4.你想在短時間讀完很多世界名著,不僅成就感十足還可以耍帥?
5.媽媽老是說要唸書不要看漫畫,到底怎樣才能看漫畫不被媽媽罵?

長久以來,世界名著一直?人一種高高在上的距離感,艱澀的用語、冗長的人名、動不動就是四五百的厚度,似乎只適合擺在書架上當裝飾品。但一讀就通!漫畫名著系列將帶你輕鬆暢遊古今中外的世界名作,簡單、好看又有趣,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人間失格漫畫版> 詳細介紹



今年2月,日本上映的電影版《人間失格》



台灣的上映日期是2010/07/30,喜歡太宰治作品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是否跟原著有相同?

日本偶像男星生田斗真處女作,片中顛覆清新形象,嘗試花花公子角色,呈現出突破性的演技及尺度!傑尼斯事務所的同門人氣團員森田剛也助陣參與演出。 除了生田斗真,超人氣偶像團體V6成員森田剛、男星伊勢谷友介、人氣女星石原里美、柏林影后寺島忍、小池榮子等日本影壇知名軍參與演出,重現原著小說中紙醉金迷、縹緲虛無的人生寓言。


演主角的生田說:"不管是誰看完之後都會想「沒錯沒錯我也是這樣」"

這是讀者會喜歡 《人間失格》這部作品的原因。

據說生田讀《人間失格》劇本讀到劇本封面爛掉,看起來沉溺於大庭葉藏這腳色中啊...這部片希望會是讓人有「原來飾演"中津"、"大庭"的演員是同一個人呀」的驚呼


劇裡出現很多老女演員,看來跟《人間失格》主角一生過的亂七八糟、只要是女的就睡有關吧..




ps.2009年恰逢太宰治誕辰100週年,日本多家電影公司翻拍了其筆下名著,其中松隆子、淺野忠信主演的《維榮的妻子》更是獲得各大獎項的青睞,一輪新的“太宰治”熱潮也隨之掀起。作為作家自身人生寫照的小說《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譽為“青春文學的巔峰之作”,總銷量高達1200萬冊。作品講述了沉迷於酒色、困惑於人生的主人公,最終淪為無用之人的故事,包含大量的內心獨白。此番是該作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備受期待。角川映畫的掌門人角川歷彥親自出馬擔當製作人,除生田鬥真外,影片還匯聚了伊勢谷友介、石原里美、寺島忍、小池榮子、室井滋、三田佳子、森田剛等眾多實力派演員。

人間失格還有動畫版:


最後還是回到正題,要跟各位介紹者本很廢的人間失格小說,看看書的內容吧!
(點圖可放大閱讀)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紙房子裡的人

這本小書,講的是愛書者與書之間的故事。愛看書的人,書店是最誘惑他們的地方;看到喜歡的書,會想要帶回家。而家裡早已經充滿了一輩子也看不完的書籍。

《紙房子裡的人》引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可以一窺愛書人是如何看待他 們的藏書,並透過對話,帶出愛書成痴的卡洛斯‧布勞爾是如何親手摧毀自己龐大藏書帶來的痛苦,用一座由書蓋成的房子隔絕自己;最後,他甚至拆毀房子,只為找到一本被水泥掩埋於某處的作品。

看《紙房子裡的人》會讓你對於閱讀這件事情有新的觀點。你也會了解,真正的書癡是怎麼回事?《紙房子裡的人》是魔幻寫實的小說,光書名就很驚奇,剛開始很平淡,隨著故事的敘述,敘事者帶領你看見不少拉美文學的作品,特別是康拉德的陰影線。

只是故事的結局令人感到諷刺,一個愛書如癡的人,到最後竟然因為痛失所愛而將之摧毀...我很喜歡這本書,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想法。

George



導讀
銀河流域,文曲星動
——紙房子裡的人跨越陰影線
◎張淑英


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大放異彩,一九六○年代「奇幻文學」、「魔幻現實」敘事風潮形成書市的「爆炸時期」(boom),輝煌成就披靡國際文壇。古巴流亡 英國的作家殷凡特(Guillermo Cabrera Infante, 1929-2005)在贏得一九九七年塞萬提斯文學獎時,就指出「二十世紀拉丁美洲的作家,無人能自外於波赫士的影響」。如果拉美作家均受波赫士多元的書 寫題材與奇幻技巧濡染的話,那麼阿根廷本土作家所受的影響勢必更加深遠廣泛了。面對此,新世代作家曾經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是西語創作的拉美文學持續吸 引國際文壇的關注,憂是猶恐「魔幻現實」的光環變成一個魔咒,形塑一道陰影線,將拉美文學的角色與定義侷限在這個框架內,難以越界。

然 而,細看一九八○年以來拉美文學的延展,我們發現新一輩作家不再囿於無法跳脫的迷惘中,相反地,他們將既有成就視為一項文化遺產,予以承襲謳歌,並且透過 文學互文書寫更加彰顯。新興作家企圖從若干經典文類中創新,例如歷史小說、城市小說、冒險偵探小說……等,或是透過作品,針對美學、文學理論與傳統典律進 行反省批判。寫作的題材,泰半遠離政治議題與流亡等悲情、拋開爆炸時期的悲觀與冷峻,從群體意識與歷史介面的視野轉為個人感性的筆觸,以諷喻的眼光看世 界,文學不再沉重。

另一個更明顯的現象則是,許多作家致力耕耘中、短篇小說創作,蔚成一股風尚。這當中,一方面或受時下袖珍、輕薄短小 的消費趨勢(精神消費與物質消費)影響,更重要的原因應是年輕作家揚起波赫士的旗幟,延續阿根廷短篇敘事體的傳統脈絡與光華。正如此輩一位作家霍曼 (Eduardo Hojman, 1964-)所言:「阿根廷是說書人的天堂。」

在這一群屬於後爆炸時期的作家中,創作歷練均臻成熟 且受國內外文壇矚目的中生代健筆裡,阿根廷的卡洛斯?多明格茲(Carlos Maria Dominguez)是一顆閃亮的明星。多明格茲一九五五年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九八九年因記者職務移居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讓他名副其實成為南半球跨 越阿根廷和烏拉圭的銀河流域的文曲星。

多明格茲的出版著作迄今共有五部小說、三部傳記與五部報導文學作品。報導文學多以追蹤社會事件為 主。三部傳記作品以烏拉圭知名文人、藝術家為題材,刻畫小說家歐涅堤(J.C. Onetti)、詩人卡雷拉斯(R. de las Carreras)和畫家殷貝尼奇,別號「多拉」(Tola Invernizzi)的炫麗人生。

小說作品中,《被品頭論足的女 人》(La mujer hablada)獲得烏拉圭以紀念詩人伊達戈(Bartolome Hidalgo)設立的文學獎;二○○二年出版的《卡賓槍三個榫眼》(Tres muescas en mi carabina)獲得歐涅堤文學獎。二○○二年的《紙房子裡的人》(La casa de papel)榮獲烏拉圭蘿莉塔?魯比亞文學獎。蘿莉塔?魯比亞(Lolita Rubial)生前推動文化事業不遺餘力,此獎項在烏拉圭是一項至高榮譽。《紙房子裡的人》二○○三年也得到烏拉圭教育文化部頒發的文學獎,這部作品面世 迄今已有英、法、義、德、荷蘭文、葡萄牙文等將近二十國譯本,備受讀者喜愛與評論讚賞。《紙房子裡的人》在美國書市是由翻譯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和薩 拉馬戈的翻譯好手凱斯特(Nick Caistor)迻譯成英文,搭配彼德?席斯(Peter Sis)的插畫,在書店櫥窗的聚光燈下閃閃發光。

多明格茲這部《紙房子裡的人》在國際書評中成為「書」系列的作品,和其他知名作家類同小說並列。例如雷.布萊伯利的「書人」題材《華氏451度》;海 蓮.漢芙書信敘事體的愛書人故事《查令十字路84號》;保羅?奧斯特以家具圖書館意象書寫的《月宮》等作品。《紙房子裡的人》甚至可以和建築藝術∕意識相 連結,頗耐人尋味。現今極受國際矚目的日本建築師?茂,他大膽採用紙管材料,創發一系列「紙建築」的探索與實驗。?茂是真實人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而《紙 房子裡的人》的主人翁——卡洛斯?布勞爾(Carlos Brauer)則是虛構故事裡以紙書造屋的文人,然而這個作品卻是一個「毀壞所有作品的作品」。多明格茲描繪一個戀書惜紙的讀書人,一個以書頁堆砌悲劇意 識的造屋∕毀屋人。

《紙房子裡的人》是從一個死亡開始鋪陳:布魯瑪.藍儂,一位西班牙語文學女教授,在倫敦蘇活區人行道上邊走邊閱讀艾 蜜麗.狄金生的詩集當兒,被公車撞死。幾天後,布魯瑪的同事兼情人,也是這部小說的敘述者,收到從烏拉圭寄來給布魯瑪的康拉德的小說《陰影線》。《陰影 線》破舊不堪,而且書背沾有水泥殘餘,內頁有一段曖昧的獻詞。這本《陰影線》為何帶著殘破之軀與水泥殘餘做這趟跨越半球之旅,讓這位同事深感困惑與好奇。 於是,他決定造訪烏拉圭,尋訪這位寄書人,內心深處也想一窺布魯瑪和這位寄書人的交遊關係。幾番探詢,敘述者得知寄書人名叫卡洛斯?布勞爾——布勞爾的戀 戀書情和驚異的發現之旅於焉展開……。

《紙房子裡的人》簡潔的故事中暗藏玄機,平鋪直敘的對話裡屢屢故布懸疑。然而,從簡潔故事中指涉 的意涵與文學互文性的運用則有作者別出心裁的巧思。馬德里《理性報》書評便指出「多明格茲從一個類似偵探懸疑氛圍的筆觸出發,繼而導引出一個愛書人對書的 激情與疾病,闡述書與讀者的命運交替影響的奧秘,引人入勝」。另外,《波士頓環球論壇》也讚賞作者的文字書寫與抒情幽默,指其透過小說文本做形而上的美學 與文學反思:「諷刺、趣味、雋永。《紙房子裡的人》開啟一趟神秘細膩的閱讀之旅。從閱讀與藏書探討語義學、哲學、以及個人心靈層次的問題。書是一個負擔? 還是『時光之門』?」閱讀,藏書,思想反思,永遠在不同時空的詮釋中巡迴演繹。

《紙房子裡的人》字裡行間瀰漫著波赫士的敘述美學和思 維。我們可從波赫士幾篇短篇小說來看《紙房子裡的人》。波赫士在〈巴別圖書館〉裡提到「圖書館是無限的,週而復始的。書籍會以同樣的無序進行重複(重複後 便成了有序:宇宙秩序)」,這是幾何圖形(fractal)的概念,也就是布勞爾試圖以幾何圖形萬花筒式的碎片原理歸列圖書次序的想法,因為布勞爾的藏書 儼然是一個「巴別圖書館」,一個「阿萊夫」。同樣地,在〈沙之書〉中波赫士寫到「荒誕的編碼辦法」,正如布勞爾無法認同傳統的圖書編碼通則一般;提及「擁 有書而變成書的俘虜」的心境就像敘述者內心產生的恐慌一樣。布勞爾與書廝守的一生猶如〈長城和書〉的敘述。誠如波赫士所言,很難想像築長城和焚書兩件矛盾 衝突的壯舉竟然出自同一個人——秦始皇之手。布勞爾從住所築起一座圖書館,最後他讓「世界文學以一種骯髒破爛的方式在沙洲呼嚎」,像從瘋癲到清醒的吉訶 德,既迷戀又摒棄騎士文學。布勞爾選擇充當自己作品的劊子手,摧毀抹拭過去的記憶。

記憶與遺忘,這兩個後現代許多作家賴以詮釋創作的主 題,多明格茲透過藏書癖做了一番詮釋:「人和書被一種需要和遺忘的協商相互依附,書好似我們生命中永不復返的某一片刻的見證人,一旦它一直保留在那兒,我 們便有依存的感覺,認為它是我們的一部分。」這是記憶、文字、書寫與認同的互動關係。因此,解釋布勞爾的行徑時,也是記憶、遺忘、創傷與認同的拔河交戰: 「剎時,我覺得他懊惱地責備自己:不是因為遺忘,而是記憶……在長久飽嘗孤寂後,也許想要聆聽書的呼喚……」對布勞爾而言,只有找到書的記憶,才能找到自 我認同、不再坐困書城。

多明格茲雖然以波赫士為師,在《紙房子裡的人》裡也向世界文學的傳承致意。他以《陰影線》做為小說脈絡的手紋, 指引著故事的爬梳。康拉德早期、中期、晚期的代表作——一八九九年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一九○六年的《密使》(The Secret Agent)和一九一五年的《陰影線》(The Shadow-Line)都比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還要早。《紙房子裡的人》引用康拉德的文字解釋敘述者的見聞:「活人的世界本身就充滿了驚奇和奧秘;這驚 奇和奧秘以一種無法言喻的方式運作我們的情緒和智識,這足以驗證生命的孕育就是一種魔法。」這一段敘述和古巴作家卡本迪爾(Alejo Carpentier)在一九四九年提出的「神奇寫實」異曲同工:「看到海地舊時王宮的廢墟在時光隧道與大自然中存在的驚奇,我領悟到美洲本身便自然散發 一種真實的驚喜與神奇。」薩拉馬戈亦曾說過:「魔幻現實不是拉丁美洲的特產,而是遠溯至希臘時代便存在的文體。」因此,作家的責任是以創作的才華發揚文學 的光芒,轉化為自身的圖騰。小說敘述者一段自我期許的告白中,這個角色轉變成「敘述者∕作者」的口吻,也是多明格茲在《紙房子裡的人》為二十世紀拉美文學 與世界文學互動做一番巡禮之後的期許與難題:「不論他的命運再怎麼曲折離奇,我都必須掌握那個屬於我的既定方向和目標:畫出拉丁美洲小說在歐洲巡迴的地 圖……。只是,單憑我那趟烏拉圭之旅的經驗,跟那批書親自旅行的境遇比起來,這個野心顯得太過浮誇。這是我的發現,也是我的困惑。」

閱畢《紙房子裡的人》,或許每個人都會有一種發現,也有一種困惑,望一眼自己書架上的書,「保存著多年來只讀過一次,就不曾再閱讀,也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翻閱的書,」而且「在巨大的圖書殖民地上增加新會員。這個殖民地已經緊鄰牆壁,沿著走道逐漸擴張起來」。

每個人都有一條陰影線!




購買本書:

紙房子裡的人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