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在磨練人格品質上,我最尊敬的日本人是西鄉隆盛(一八二七~一八七七年)。明治維新時期人才輩出,例如大久保利通(一八三○~一八七八年)、山縣有朋(一八三八~一九二二年)等人皆享有盛名,但是我認為其中還是以西鄉隆盛最傑出。
雖然他以悲劇式的死亡結束一生(一八七七年在日本最後一場內戰中,西鄉領軍的薩摩士族戰敗,受傷的西鄉命令部下砍下自己的頭),但是明治維新的豐功偉業,如果少了他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
西鄉生於日本鹿兒島一個下級武士家族,小時候被視為「中看不中用」的小孩。主要是因為他體形高大、目光炯炯有神,但是卻沈默寡言、不善言辭;相較之下,他不算是敏捷或優秀的孩子,反倒是和群體疏離的小孩。
這個沈默的孩子,長大後卻完成了偉大的志業。為何西鄉長大後能有此成就?我想一方面是他受到當時德高望重的薩摩藩主(諸侯)島津齊彬的栽培,一方面也因為他自幼承受種種苦難,從磨難中學到經驗和能力。
例如,當時京都清水寺的和尚法名月照,因參加尊王攘夷運動,不見容於當時的德川幕府而逃出京都,投奔西鄉隆盛;後來因為島津齊彬去逝,新幕府將軍的 父親島津久光擁有實權,並且不准西鄉庇護月照,進退兩難的西鄉覺得自己對不起朋友,於是決定和月照一起投入錦江灣自盡,以成全兩人的友情和義氣。結果月照 身亡,西鄉卻奇蹟式地被救;不能保護前來投靠自己的友人可以說是武士的奇恥大辱;和友人一起投江,對方死了、自己卻活著,豈能免於周遭的非難?但是此刻的 西鄉容忍外界的種種非難,毅然活了下來。
此外,西鄉和島津久光的個性本來就不合,後來因為觸犯了島津久光,被流放到奄美大島和沖永良部島等外島。在沖永良部島時被關進簡陋的禁閉室,所謂的禁閉室,只有屋頂和四根柱子,連牆壁都沒有,只能任憑海風吹刮和大雨潑灑。西鄉被關在這樣一間牢房裡,每天卻依然打坐和冥想。
不久之後,原本體形龐大的西鄉日漸削瘦,負責監看他的獄卒不忍心,於是在自己家中設了禁閉室,將西鄉移到家中坐牢;據說因此西鄉才能安然存活。
一再嘗到這種心酸的西鄉,其人格特質也愈變愈大器;日後(一八六八年)才能與幕府的重臣勝海舟談判,兵不血刃就進入江戶城,並且平定幕府勢力。我想,年輕時期艱難、痛苦的經歷,才是促使西鄉日後成功的主要因素吧!
相對地,從來不曾發現那種從小不曾受苦、不需要辛苦工作,長大以後卻能成就豐功偉業的例子;因為這種人往往一遇到困難就被挫折打倒了。
有名的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也一樣,從孩提時期開始就飽受環境的折磨。因為家道中落,還在就讀小學四年級(九歲)就被迫輟學去當學徒。但是即使遭遇此逆境,松下並未因而氣餒或自怨自艾,他盡可能努力工作,只希望搏得雇主歡喜。
正因為年輕的松下能夠不畏逆境,用樸實、開朗、健康的心態拚命努力工作,爾後才能創立有名的「大松下」(松下集團)。
當時,和松下一樣處於困難境地的孩子人數應該不少,但是多數的孩子還是有畏縮的本性,有時也會興起怨恨和痛苦的心,心想為何好人家的小孩能夠上學、還能夠吃好穿好,唯有自己如此貧窮?凡是持著這種退縮的、痛苦的心情度過青少年時代的人,成長以後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成就。
因此,我認為即使在遭逢苦難時不能以平和的心情接受這些命運,或保有感恩的心,至少也要避免自己存著嫉妒或憤恨的心才好。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能夠在逆境中忍耐,並且用開朗的心情拚命努力,所以日後才有如此大的成就。
日本有此古訓:「艱難可以磨汝成為樸玉。」日本人也常勸年輕人:「年少多吃點苦才好。」好逸惡勞乃人之常情,但是將眼光放遠,就會發現年輕時期遭受過苦難的人,相較生活環境優渥的人,日後的成就往往更加輝煌。
回頭看看現代的日本似乎正好相反。許多父母很刻意地不讓自己的孩子受苦,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輕鬆過活。然而,不就是這樣的教育思維,才讓十七歲少年的殺人事件開始發生嗎?
在比我們更早的時代,很多孩子為了幫助父母維持家計,從小就得拚命努力地工作;我的時代也有不少親朋好友,從小就得幫忙父母工作,也是為了幫忙分擔 家計。我發現在這種貧窮的家庭,幾乎不曾出現過窮兇極惡的犯罪事件。要知道並非因為是孩子,就不應該辛苦工作,辛苦工作反而是磨練人格品性時不可缺的工 具。
西鄉隆盛被流放到沖永良部島關禁閉牢時,才有機會讀王陽明的學說,磨練自己的心性。提到人性,安岡正篤先生曾說過,必須依「知識、見識、膽識」三個階段來提升人類的人性,否則努力將是白廢。
他的意思是,知識只要翻開百科全書或字典就可以學到,既沒有必要強記,也無需填鴨式地過度汲取,否則也只是流於常識豐富而已。比吸收知識更重要的是 將知識組合成有條理、有邏輯的信念,變成比知識更有用的見識;不過即使擁有見識,如果不去實行這些理念,對提升自己的人性助益還是不大,因此有必要將見識 提升為膽識,也就是轉化為執行力。
這裡提到的膽識,是指同時具有見識和勇氣,這都是歷經苦難才能培養出來的人性品質。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日本人形容他們是「懷珠抱玉」或「具有膽識」;西鄉在沖永良部島培養出來的就是這種膽識。
事實上,就算無法產生膽識,只要有勇氣,也能夠轉化成相當的執行力;然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人類才會拿得出勇氣呢?通常只要有大公無私的藉口,勇氣 自然就會湧現。因此,在培養出大無畏的膽識之前,不妨找一些正當理由來鼓勵自己。例如:此刻如果我不出面,局勢恐怕會變得很難料吧?我如果不努力去完成這 件工作,公司的下場會如何呢?
大義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志向主要是指個人的目標,大義則是指非利己的、捨棄個人立場的且對眾人具有重大意義的事物。
大義是從比較大的格局切入,例如為世人、為社會,或是為身旁的家人等等。如果能用大義來鼓舞自己,就可以激發出真正的勇氣,這股勇氣就能逼自己發揮執行力。
有膽識的人做事不需要假藉任何名義來鼓勵自己,但是像我們這種普通人,每當挑戰極遠大目標的時候,就有必要給自己一個名義,然後藉此名義鼓勵自己去完成這個目標。
欠缺執行力的人或凡事做不好的人具有一個通病,心中總是盤算著:「公司上司交待做的這件事,做了對我有利嗎?成功的話可能調薪,還是可能調升經理?萬一失敗,最好能找個台階下。」由於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往往也因而失去了執行的勇氣。
像以上這樣,不給自己一個名義或理由就辦不成事的人,事實上並非少數。對這樣的人而言,成功的秘訣在於:凡事不妨試著先擺脫私心,為自己找個具說服力的正當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