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多人看的書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紅皇后精神

要如何才能突破經濟停滯、再次進入令人興奮的繁榮循環?這個問題,已經困擾台灣近十年了,現在,不僅經濟勢力曾 經不可一世的美國與英國也開始檢討同樣的問題,就連仍處於成長高峰的中國大陸也擔心即將面臨成長極限。不同發展階段的市場,同樣面對的挑戰:如何讓經濟成 長的引擎不熄火? 

關鍵之一,就在於「要不斷加碼創新,比進步更進步,」鮑莫爾、利坦與施拉姆三位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在新作《紅皇后精神》中指出,成長不只是進步、更是競賽。本書用最有力的推論,回應數世紀以來眾人最無力解決的成長之謎!

Point1先別急著拼經濟──資本主義生與滅?

為了讓經濟發展屹立巔峰,光是向資本主義靠攏還不夠,還要慎選資本主義主導的政策走向!四種資本主義之中,「創業型」與「大型企業」資本主 義的混合型才是成長的終極理想,導致經濟淪為一潭死水的「國家主導」與「寡頭型」資本主義,則應該勇敢屏棄,徹底明辨資本主義的好壞屬性!

Point2經濟成長不是一場零和博弈 

經濟成長的初衷是為了幸福的目的,卻為什麼劃下了殷紅的M形界線,讓全球化的存在,使所得不均更趨惡化?事實上,經濟成長保障了市場規模的 擴張、人民福祉的延續,而收入不均更是產生「相對幸福感」無可避免的存在。但經濟成長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它會產生跨國界的正面外部利益,值得貧富雙邊打 破藩籬,弭平所有「繁榮的矛盾」。

Point3驅動創新的幕後推手 

創新的策略之中,科技革新扮演著提升成長率的關鍵角色。「華盛頓共識」認為政策介入能夠鼓勵國內外投資,進而驅使科技進步,但經濟成長這座機器,仍然需要諸如民主、教育、歷史、文化……等零件的交互作用,才能在適當的時間點綻放成效。

Point4恭迎紅皇后──永無休止的創新競賽 

「要一直拼命地跑,才能維持在同一個位置。想抵達別的地方,至少要跑得比現在還快兩倍!」這句話一語道破紅皇后效應 (TheRedQueenEffect)的真諦。經濟成長正是一場永無休止的競賽,不僅開發中國家必須扭轉政府干預,提供誘因激勵創新;已開發國家更要枕 戈待旦、創新不懈,才能永佔鰲頭!

Point5黑暗國度的一盞明燈 

即使來到M形的底端,創新精神進入一個貧病交加的黑暗國度,只要能扭轉寡頭或國家主導的缺失,也同樣能夠綻放奇蹟!政策導向的優勢,可以吸引外資進駐、加強人才培育、降低創業門檻……等,但政府也必須適時解除對國內企業的保護,讓經濟體能夠在全球的競爭中挺身而立!

《內容摘錄》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美國和其他的經濟體所達成最令人震驚的成就與革新,就是我們把這一切的發生看得稀鬆平常。歷史上人類的平均壽命,大約是 現代人的一半或更短。我們無法紀錄古人的聲音或言談,因此沒有人聽過莎士比亞的聲音,也不會知道「活著好,還是死了算 了?」(tobeornottobe)這個名句到底怎麼發音。到了夜晚,大城市的街上一片漆黑。至於陸上交通,最快的也只有疾馳的馬兒了。因為交通不便, 傑克森將軍(GeneralAndrewJackson)無法及時得知停戰合約已在歐洲簽署,才會有紐奧良戰役的發生。在歐洲,饑荒大約每十年出現一次, 屍橫遍野;而到了冬季,美國的家庭裡總是冷到連墨水都結冰。

今天,我們可以在筆記型電腦上繪圖並透過網路發表,而且很快就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評論。還有兩個玩具似的機器可以行走在火星表面,分析 它的地表物質,並回傳清晰的彩色影片。然而,一開始的敬畏與熱潮過後,星際研究就只在報紙上以寥寥數語帶過而已。對一般大眾來說,這些事件最合理的解釋就 是,它們是神奇力量的展現,然而我們已將一切科技上的創新視為理所當然。

經濟成長一向令人驚奇。根據估計,一個世紀前美國人的平均購買力,不過是現在的十分之一。只要認真思考一下,你 就會了解過去幾個世代以來,個人經濟環境的改變有多麼重大。假設你已經對現今美國的平均所得習以為常,突然間被沒收十分之九的收入,我們絕對無法想像那種 日子該怎麼過。同樣的算法也適用於近來發展快速的國家︰過去二十年的印度、中國、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當然還有二次大戰後至今的西歐國家和日本,這些國家 的老百姓有幸見證與享受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長期經濟議題,就是如何讓最富有的國家維持富有的狀態,並且移植到大多數人仍貧困 度日的社會。想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必須研究這些經濟體與那些已經實現驚人成功的經濟體之間有什麼差異。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這個被忽視已久的主題,因為經濟學家們宣稱有了某些答案,而再度引起人們注意(在往後的章節中,我們將會提出對這些答案的質 疑。)當然,針對長期以來造成各國經濟成長率差異的原因,我們不會自稱能提出立即有效的解答,但我們確信,藉由聚焦於整體經濟結構(特別是資本主義經 濟),能夠解釋某些(或許是好的)部分的差異,這麼做對解決問題多少有些貢獻。我們會特別關注那些激勵創業家的規範與制度,也就是那些促使他們努力不懈地 創造、利用、推廣新產品與提高生產力的辦法。確實,我們會說這些獎勵能夠避免各個不同經濟體的創業家們安於現狀,迫使他們在現有的事業完全開花結果之前, 就開始規劃下一個創新。

所謂「創業家」到底指的是誰?這個名詞被用來泛稱任何開創自己事業的人。這種定義把自我雇用者和開創新事業者都囊括其中,不論是哪種行 業。在這本書裡,我們將採用較為狹義,相信也比較有意義的定義︰不管是全新或既有的事業體,只要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或者研發與使用新的方法,以較低成本 來製造或遞送舊有的產品或服務,都可以稱為創業家。企管大師杜拉克(PeterDrucker)曾指出:「並非所有新成立的小事業都可以稱為企業,它也不 足以代表企業精神。」。他(與我們)更喜歡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薩伊(Jean-BaptisteSay)所說的,這個名詞「是個異議聲明和宣告──創業 家改變現狀與製造混亂。」熊彼得(JosephSchumpeter,推崇創業家地位的二十世紀偉大經濟學家)提出著名的「創造性破 壞」(creativedestruction)來形容創業家的創新過程。杜拉克演繹熊彼得的分析為︰「創新的創業家帶來動態的不均衡,而非均衡與最佳 化,這才是健全經濟的標準,以及經濟理論與實務上的重要事實。」杜拉克的另一種說法更為直接了當:「創業家進行創新。創新是創業家精神的實質工具。」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