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多人看的書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掏摸:最惡劣的事情,莫過於操縱他人的人生;比起毆打,殺害、搶劫,更加純粹的黑色惡意。

作者:中村文則
譯者:葉韋利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525809
裝訂:平裝
購買本書:掏摸

本書的書名實在很特別,叫做”掏摸”,初看這二個字時心裡就浮現很多想像空間。加上封面上的霓虹燈,當初還以為是描述酒店小姐的小說...。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一定下了很多功夫,要先了解扒手如何知道別人的錢包放在身上的哪個位置?像西村就會先觀察一個人的衣著和配件決定自己要不要下手,因為他專挑有錢人扒。

可能作者自己還得模擬一下或透過管道請個扒手來訪問。我對於西村下手的種種步驟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大體而言,主角就是一個扒手。原則上只宰肥羊,但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什麼都偷。

對於主角西村而言,偷竊不僅是生存的手段,更是驗證活著的方式!他說:「只有在我將手伸向其他人擁有的物品時,似乎才能感到自由。那瞬間,是一種自己能從周圍流動的一切、從穩固的世界稍稍抽離的感覺。」一個人竟然要用偷別人東西時那一剎那的罪惡快感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真的是病態!

如果小說只停在西村的「從業原因」、職業手法等那這本書就太沒有深度,沒什麼好推薦了。「掏摸」除創造小偷西村的獨特經歷,他還關心起另一位來路不明的小朋友並帶著他進行扒手的工作。其描述西村帶著小朋友實戰教學的幾段,竟然讓人會有種溫馨的感覺,真的寫得不錯!慘的是,後來西村接受暴力集團脅迫的原因就是這跟他沒啥關係的小朋友,小偷在「掏摸」中就是社會上可憐的寄生蟲,被光明所排斥,卻也同時被黑暗所侵蝕,不容於兩者的同時,他只想要被救贖,而那無意中碰到的孩子就是那一小點微光,西村用盡了心力去守護那一點光芒,也是他不幸的開始。

小說帶著讀者一步又一步去剖析小偷西村,太多太多的面相,讓人已經搞不清楚要用怎麼樣的心態去看待西村這個人,經由《掏摸》所述說的故事,反映出真實的扒手人生,也讓我們了解到遊走法律邊緣的人,如何以他所抱持的人生態度融入在這個社會。

西村在與朋友幹了一起大規模的案件之後就離開當地並來到東京。與朋友失聯的西村,在找尋朋友的過程中意外與當初指派那件案件給他們執行的幕後黑手木崎相遇,雖然百般不願意,但木崎以更強硬的態度(不做就死),脅迫西村必須完成三個很難的任務,不然木崎就要殺了那小孩和他媽媽。

《掏摸》所描述的不只有扒手的外在表象,更對他們的心理層面有了深層的剖析。在夾縫中求生存,是這群弱勢人群謀生的方式之一。

大江健三郎對《掏摸》的評語是:當下新的貧困層不斷暴露,中村文則正是用小說的方式,為關注這一社會問題帶來了全新的視點。評論界認為,中村文則在寫《掏摸》時,似乎沉迷於“惡的快感”,以一種壓倒性的緊迫感和細節化的描寫,創作出了自己迄今為止的最高傑作。



作者簡介

中村文則

本名軸見文則,1977年生於日本愛知縣,2000年從福島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畢業後開始全心投入創作。2002年,以《鎗》一書踏入文壇,即獲得新潮社新人賞。近年陸續出版多部作品,深獲日本文壇的肯定及廣大讀者的讚賞。

寫作風格受到杜思妥也夫斯基、卡謬和卡夫卡、太宰治等人的影響,中村文則在自己的部落格曾表示:「最近讓人乍看之下感到不可思議的犯罪漸漸增加了,我想 要好好的寫出『到底為什麼要殺人』。」他善於描寫出人性最黑暗可怕的惡劣面。在日本文學界中不乏描寫暴力、兇殺、虐待等純惡舉止的作品,然而中村文則更近 一步藉由描寫施暴(惡)者與受暴(惡)者間微妙的「施與受」互動,顯得更加細膩。

■得獎記錄

2002年 《鎗》第34回新潮社新人賞、入圍芥川賞。
2004年 《遮光》第26回野間文藝新人賞。
2005年 《泥土裡的孩子》第133回芥川賞。(臺灣東販2006出版中譯本)
2010年 《掏摸》第4回大江健三郎賞。

更多關於本書的介紹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