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多人看的書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讀完一本書想與人分享?只要上網搜一搜,就相知滿天下。

讀完一本書想與人分享?只要上網搜一搜,就相知滿天下。Anobii等網路書櫃讓你製作自己的專屬書目,新興的書趴型網站更整合了人流與物流,讓閱讀與生活更加充分結合。

     看書是件孤單的事,而且會亂性。這個看似靜態的活動,對大腦卻是大刺激,後座力尤其驚人,不少人談起自己的最愛,激動起來都會說:它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些被刺激出來的情緒或感想,要是沒有找到宣洩的出口,那麼再舒服的孤單,也只能是寂寞。

     社群網路近幾年爆紅,原因就在於它是數位時代所提出來的寂寞解決方案。只是寂寞更厲害,透過社群,又複製出更多新品種的寂寞。看了一本書 想跟人家聊一聊,現在也不必跑去加入讀書會,只要上網搜一搜就相知滿天下。一群人因為一本書而結成同好,只愛不婚,緣來緣散零負擔,這就是當下清爽型的社 群意識。

     社群目錄

     像Anobii、Goodreads或LibraryThing這一類的網路書櫃,其實還有個學名,叫Social cataloging (application),社群目錄。這些服務平台的理念很簡單,你可以在這裡製作自己的專屬書目,又可以和別人交流,互讚一下。

     或者像動漫的MyAnimeList,電影的Flixster(「爛蕃茄」影評的上線)、FilmCrave,音樂的Discogs,食 譜的KeepRecipes等等。這些「以物為軸」的社群網站,曇花一現的不在少數,不過從前仆後繼的態勢看來,顯然足以和臉書或Google+這種以人 為軸的社群網路分庭抗禮,並稱社群設計的兩大門派。

     有沒有辦法將這兩種設計哲學加以整合呢?這樣的嚐試其實早就出現了。部落客或臉書客想要的話,自然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公告私目錄。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呼風喚雨,或是只想在有感而發時,偶爾來一下。這時候,物軸社群就提供了相當大的慰藉。

     整合趨勢

     另一方面,像是購物網站這類最物軸型的服務平台,也漸漸懂得該為忠實顧客開闢專屬網頁,變得越來越有以人為軸的色彩。做得最漂亮的大概就是亞馬遜,巧妙地把社群目錄功能嵌進書評裡,既滿足了讀者的表演欲,又雄厚了本身的資本。
     儘管這樣的口碑或批評容易造假,動不動又是情緒性的發洩,但後者正是書評的本質。最後再加上5顆星的評鑑制,每個人在給星的剎那間,都覺得自己尊榮無比,手操生殺大權。
     不過亞馬遜的作法只能算是攏絡人心,要像Copia這樣才算人、物兼顧,既是個人書目站,又可以直接買書。只要裝上該網站免費的 eReader,就可以在各種機台上看書,順便作筆記、寫書評,直接發到臉書、推特或LinkedIn。雖然在書目數量上,Copia目前還無法和亞馬遜 相提並論,不過樂趣也就在於尋尋覓覓,看看隔壁在看什麼。
 
     另類書趴

     另外,像是前年的「一書一推特」,召集舉世推友一起推讀蓋曼的《美國眾神》(繆思),轟動一時。活動結束之後,讀書會改名1book140,一月一書延續至今,上個月的書目是戴瓦.梭貝爾1996年的《經度》(時報)。

     推特的小巧,讓它能輕盈穿梭於人軸和物軸之間,但限於字數,大概會讓不少有心的讀者有志難伸。還好跑書趴畢竟不是寫書評,對想湊一腳的粉絲來說,書看了,人來了,使命已經達成,有時還能留下一句珠璣,獲得意外迴響。

     最近不斷坐大的Pinterest則是另一個觀察重點。這個平台將人軸和物軸交織起來,讓你把所有在網路上蒐集到的圖片分門別類,像告示 板那樣用大頭針Pin起來,當成個人靈感的備忘錄。看到喜歡的就留個言,或Repin一下,其中一個預設的告示欄就叫「值得一讀的書」。

     雖然這裡的評論頂多也是一句話,不過這種型錄般的版面,卻為時下的閱讀做了最好的詮釋:看書不過是諸多活動中的一種,有興趣的可以點進 去,看看誰說了些什麼,再點一下就到了封面的原始出處亞馬遜。看看要是沒趣,就瞄一下隔壁的刺青欄或甜點吧,就跟在紅茶店翻雜誌一樣,說不定靈機一動,又 是額外發現。

     知識是在不知不覺間沈澱下來的。在資訊無所不在的世界裡,看書看的,未必非書不可。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112012020400171.html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